"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怎样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7:19:10
我需要的是原句解释,谢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96596.html?fr=qrl3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转贴]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佩带着一块“通灵宝玉”,它是贾宝玉的命根子。的确,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玉石就很珍重,常用来比喻崇高的品德,这种习俗自先秦时期就开始了,《诗经·秦风》中有这样一句诗:“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就将玉与“君子”这一当时人十分崇尚的人格象征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礼记》中所说的“君子比德于玉” 。
考古学证实,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玉石制品就已经存在于先民的生活中。美玉那种圆润光滑、色泽柔和、温凉适中的特有质地,给人的感觉不是强烈的刺激,而是温馨、宁静、和谐,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显然取的就是玉这种“温润以泽”的特点来赞美君子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一位女子对出征丈夫的思念,那么“温其如玉”就是指她的夫君温和文雅、体贴敦厚的性情和德行高尚的品质了。《诗经·大雅》的一首诗中写道:“颙颙昂昂,如圭如璋”,这里说的圭和璋都是古代的玉制礼器。前面一句是“顒顒昂昂”,是形容这位君子既温和可敬,又气宇轩昂。这是一种有张有弛、有礼有仪、恰如其分的人格风范。当然,这种恰如其分的美是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获得的,这也正像玉制品纯洁晶莹、圆润光滑的层面须经“切、磋、琢、磨”的繁复工序才能焕发。所以《诗经·卫风》的一首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说明君子的修养就象获取美玉一样,需要有一番磨砺的功夫。于是,玉器就又成了君子修养、磨练品性的象征。
历代典籍中关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记述很多,《礼记》中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也就是说,古代的君子喜爱佩带玉器,是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人们往往以此自勉自比。汉代学者刘向《说苑》中说:玉有六种美德,所以君子非常喜爱它,并且作为自己的人生启示:远看它温和滋润,有似于君子的品德;近看它则纹理